根据业务的承载质量发展要求不同,城域网内业务总体上可大致分为承载等级要求高和承载等级要求低两类,由于业务服务要求有所区别,所以在承载的时候需区别考虑,业务承载示意图如下图1所示。
一类业务服务等级要求相比来说较高,实时性强,不许出现长时间中断,需要传输网层面提供高可靠性承载,这类业务最重要的包含2G、3G及集团专线等。此类业务建议主要是通过SDH、PTN网络来进行承载,可以较好地保证业务的承载质量。
另一类业务服务等级要求低,业务的实时性一般,在传输网层面可以不提供网络保护,最重要的包含WLAN、集团及家庭宽带等。此类业务一般是通过GPON网络接入,骨干汇聚层通过IP城域网进行承载,GPON上联及IP城域网将主要是通过OTN网络进行承载。GPON在组网时一般为双上联,IP城域网交换机与BRAS/SR一般也为双上联,业务网在组网时本身已有保护,所以在OTN层面建议不再额外配置网络保护。
随着业务在向分组化、大容量化发展,传输网也需要积极向面向分组化承载进行转型及演进,目前中国移动城域传输网正处于演进变革时期。原有SDH网络仍然承载着大量2G及专线业务,但其作用正逐步弱化,新建的PTN网络、OTN网络在城域传输网内的作用逐渐凸显,将逐步成为城域网内业务的主要承载平台。由于中国移动已经选择PTN技术构建分组承载网,IP RAN与PTN具备极高的同质性,基本能判断移动在城域网范围内不会再引入IP RAN进行组网。另外,POTN技术刚刚起步,其技术定位、应用场景等尚不明确,其应用策略本文暂不探讨。根据移动城域网内业务承载需求及网络现状,以下重点探讨SDH、PTN及OTN三张网络的发展与演进策略。
SDH网络是城域网范围内覆盖范围最广,最为成熟稳定的传送承载网。随着2G基站逐步利用PTN网络承载,SDH网络承载业务量逐渐下降,网络建设已经趋于停止,今后将重点需要仔细考虑资源优化利旧问题。对SDH网络提出以下两点演进策略:
(1)逐步将2G基站向PTN网络进行割接,利用PTN网络统一承载,腾空部分SDH系统以便于实施整体的SDH网络资源优化与调整;
(2)进入全业务运营以来,集团专线业务发展迅速,业务承载需求旺盛,建议考虑利旧部分SDH网络资源构建集团专线承载专网。另外,对于部分投产时间比较久的SDH系统考虑实施退网,退网后可以腾出宝贵的机房装机空间及电源资源。
PTN作为中国移动近年新引入的分组承载网,主要定位于满足3G及TD-LTE基站承载,同时兼顾2G基站及部分集团专线,是未来城域网范围内重点发展的承载网。经过近两年建设,PTN网络骨干汇聚层架构以及搭建完毕,接入层覆盖逐步趋于完善。但目前PTN技术在容量、保护及相互连通等仍存在一些缺陷,需尽快进行完善。针对PTN定位及现状,中国移动提出如下演进策略。
骨干层:骨干层分骨干调度及楼内调度两个层面,建议近期重点完善楼内调度资源建设,由于PTN线路容量有限,骨干调度建议借助OTN网络完成;为满足TD-LTE业务承载,后期需在骨干调度层引入支持三层交换的40G PTN设备,与OTN融合组网构建MESH型网络,满足跨机楼业务的调度及承载。
汇聚层:与骨干调度层相似,建议汇聚层维持现状,不再继续扩建;汇聚层新增业务承载与调度建议通过汇聚OTN系统完成,PTN业务在汇聚节点完成汇聚,通过OTN系统的GE或10G波道直接传送至PTN楼内调度系统。
接入层:接入层继续扩大PTN网络覆盖范围,满足新增业务接入及承载需求;另外,为支持TD-LTE基站承载,建议接入层选用可以平滑升级至10G设备做组网,使网络保持较好的可扩展性。
OTN网络是为满足大颗粒业务承载在城域网范围内新建的传送承载平台,目前主要部署在骨干及汇聚层。OTN网络远期将建设成城域网内所有大颗粒业务统一的承载平台,依据业务承载需求及OTN技术发展的新趋势,中国移动也提出三条演进策略。
骨干层:骨干层业务承载需求量开始上涨较快,建议在大中型本地网逐步考虑引40G进行组网,在组网结构方面逐步向MESH型过渡,满足骨干层所有大颗粒业务的调度及可靠承载。
汇聚层:目前各本地网汇聚层OTN网络部署还不够完善,近期汇聚层OTN重点需完成网络资源整体布局,实现对所有汇聚节点全覆盖;汇聚层OTN资源布局需重点考虑网络的整体架构组织,确保网络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及可扩展性。
接入层:接入层目前基本未开展OTN网络建设,但随着宽带接入等网络与业务的快速发展及OLT节点下沉,OTN网络近期将逐渐向接入层延伸,构建接入层大颗粒业务统一的承载平台,建议初期重点在OLT节点进行部署。
目前,中国移动城域传输网正处于从传统传送网向支持分组化业务承载的下一代传送网的演进及变革时期。网络建设传输先行,传输网属于基础性网络,通常要先于业务网络进行布局及建设,才能及时满足业务网络的承载。但由于业务网络的建设与应用时间点、业务承载需求等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导致传输的建设与发展仍存在很多困惑,城域传输网的发展与演进策略仍需业界继续深入探索。
- 上一篇: 承载速度与安全——汽车底盘类型解析
- 下一篇: 【48812】5G前夜三大运营商布置承载各不同